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有效期:长期有效 公开时限:长期公开 公开范围: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MB1560325/2023-33871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7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景德镇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3-06-30 10:50 访问量:

尊敬的胥敏委员:

你提出关于提升应对旱情能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特别是去年我市遭遇历史严重旱情,是全省受灾严重的地市之一,全市因旱受灾人口28.112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3.2万亩,农作物成灾面积35.3万亩,农作物绝收面积4.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为此,我市最高启动抗旱应急响应至二级,全市投入抗旱资金11699.7万元,调动抗旱人员7.2394万人,投入机动抗旱设备0.9191万台,投入机动运水车辆253辆,减少粮食损失2.2718亿元,有力的减少了人民群众财产损失。

第一,合理建立以抗旱应急备用水源为核心的抗旱工程保障体系。以构建多类型、多水源供水保障体系为目标构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体系,浯溪口水利枢纽、共库等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兴建乐平水利枢纽工程等大型水利设施,合理补充完善包括引提调水工程抗旱应急备用井等方面乡镇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体系;加快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的统筹协调与有机衔接,形成合力,更加有效的应对和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第二是强化责任担当,按照职责分工形成合力全面应对抗旱工作。应急管理部门强化综合统筹协调,及时调度各地各有关部门防旱抗旱行动,水利部门加强水资源调度,科学组织水库增蓄防旱,加强用水管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气象、水利、农业等部门形成健全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调控机制,实现方面的旱情信息的汇集和融合,建立旱情监测评估分析常态化机制,推进水文旱情预警工作,尽早实现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时掌握全市旱灾和防旱抗旱信息,高效指挥抗旱救灾提供可靠依据和决策参考。

第三是派出专家赴农村一线,有效指导农业农村应对干旱灾害防御适应能力。必要时派出农业专家、农技人员深入受灾一线,及时掌握在田农作物分布情况,作物种类、面积数据,根据水稻等主要在田农作物生产发育的不同阶段和长势,测算作物生长期需水量等指标数据,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旱抗旱技术指导服务。通过察旱情、看苗情、查墒情,因时因地因作物制定和落实防抗高温干旱技术措施,有效防控高温热害、干旱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同时,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严防重旱伴发严重病虫灾害,对病虫害做到高效防控。对于无法抽水,因干旱绝收的农作物,及时动员引导农民尽早翻耕,指导农民及时改种秋大豆、秋玉米、荞麦、芝麻等粮油作物,有效弥补干旱灾害损失。

最后是针对现在气候变化异常,极端灾害天气频发的背景,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可以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监测、调度和分配来保障水资源的充足供应,同时还可以通过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回收来减少浪费。加强气象监测,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对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提升全民、全社会应对抗旱能力

景德镇市应急管理局

2023629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